The Next Rembrandt藝術x科技

圖片來源:截圖The Next Rembrandt 官網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一直都是博物館界最搞怪也最願意做重大突破的館所, 不斷的在跨技術、跨科目、跨地域的不斷將博物館的功能擴張。

2013年,休館十二年進行全面改造後的Rijksmuseum要重新開張了,選擇以鎮館之寶<夜巡>為主題,搭配了歷史學家、美術史學家、服裝史學家、表演藝術、行銷等跨領域專家一起錄製了一部宣傳廣告,地點為百貨公司的街頭快閃秀,將<夜巡>的人們活生生出現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2016年,博物館團隊發起一項新的計畫-下一個林布蘭(The Next Rembrandt),挑戰運用科技創造出全新的林布蘭畫作。
此作品是由阿姆斯特丹林布蘭故居博物館、海牙莫里斯住宅皇家美術館、荷蘭代理敷特理工大學、微軟公司一起合作派出的數據科學家、開發人員、工程師及藝術史學者們齊聚一堂,結合數據分析、演算、臉部辨識以及3D列印的技術,描繪出一幅畫風極為相近,卻又不是出自林布蘭之手的作品,顛覆了以往大眾對於藝術品的認知。

Step1大數據資料蒐集
專家們首先蒐集大量的林布蘭畫作,藉由像素分析,建立有系統的數據資量,此計畫蒐集了346件林布蘭的畫作的數據資料做分析。

 Step2 確定對象形象
藉由大數據資料的整理,專家們發現這些畫作的創作時間落在1632-1642年之間,專家們找出作品中最大共同的元素,因此訂下新作品的人物為一個白人、男性、面部有毛髮、年齡在三十到四十歲間、身著有白領的黑衣、一頂帽子、面向右邊的肖像作品。

圖片來源:The Next Rembrandt 官網

Step3 作品畫面特徵
運用大數據產生林布蘭繪畫慣用的比例分配,測量眉眼之間的距離及繪製特徵轉化為可讀取的數據資料。
圖片來源:The Next Rembrandt影片截圖

Step4 製作 

使用有高度的3D 列印技術,僵化布表面塗料與塗料層的紋理圖案轉換成有高度的數據,藉此模仿油畫使用的筆觸。




圖片來源:The Next Rembrandt影片截圖





外界的對於此計畫的科技運用,評論呈現兩極化
但The Next Rembrandt 的確促使觀眾及館員們重新思考藝術和科技相互扮演的角色以及核心價值。


 


關鍵字:科技、大數據、3D列印、林布蘭


作者:謝明惠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987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