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戲:藝術家的大數據創作

6月 26, 2019
如今,上至大眾運輸的運行系統,下至民眾每天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人們每天產生的數據字節數多達2.5乘以100萬的三次方,。 掌握最新科技的藝術家正在利用這些「大數據」創造一種新的信息視覺語言,本篇文章將分別為各位介紹幾位運用大數據創作的藝術家及其作品。

1. 亞倫·科布林

《飛機航班線路圖》,2009年,(Aaron Koblin)
科布林(Aaron Koblin)的很多作品都是基於大數據的視覺創作,但他也嘗試過利用在線數字勞動力來完成小型任務。這些任務有時候微不足道,但最後合起來卻會形成一個相當宏大的作品。

他的《飛機航班線路圖》是對航空交通管理系統數據的視像化呈現,色彩生動地顯示了24小時內美國境內商業航班的線路網絡。

科布林嵌入了一個顏色編碼系統,用來繪製不同飛行高度的航班,以及在機場起降的航班。這個《航班線路圖》也會顯示東部和西部時區天亮時分航空交通的變化,線路密集處顯示擁有多個機場的主要城市周圍的航空班次明顯大增。


《阿姆斯特丹短信服務》,2007年,(Aaron Koblin)
他另一個作品《阿姆斯特丹短信服務》,用一家移動電話公司提供的數據呈現24小時內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民眾發短信的時間和地點情況。

科布爾創作了一件互動的藝術作品,用戶可以快進,在三維空間中查看這些數據。這個可視化數據圖會顯示短信發送數量突然暴升的時段,其中跨年夜的增幅最大。

《一萬美分》,2008年,(Aaron Koblin and Takashi Kawashima)



這個稱之為《一萬美分》的創作是這樣開始的,科布林和合作伙伴川島高(Takashi Kawashima)利用亞馬遜(Amazon)旗下的Mechanical Turk網站僱用了一萬名藝術家,請他們各自獨立製作一張百元美鈔的一極小部分。

然後再用計算機拼接成百元美鈔版畫,每張售價100美元,以此資助一個為兒童提供廉價筆記本電腦的慈善機構。這一萬名藝術家每人的報酬是一美分。

科布爾說,《一萬美分》這個數碼創作「探索了數字勞動力市場、眾包、虛擬經濟和數字複製」等網絡行為。


《約翰尼·卡什項目》(The Johnny Cash Project),2010年,(Aaron Koblin and Chris Milk)

科布爾還與MV導演克里斯·米爾克(Chris Milk)合作過一個項目,讓人們可以用一款畫圖應用程序為美國音樂家約翰尼·卡什的MV《Ain't No Grave》創作一幀視頻。

參與者創作了成千上萬幀視頻,風格各異,包括抽象派、寫生派、現實派和點彩派等風格都有。

儘管最後成片採用的視頻由導演克里斯·米爾克選擇,但訪問該互動網頁的用戶可以查看到所有的備選視頻,還可以改變自己看到的視頻的藝術風格。

結果,最後完成的視頻之視覺風格大受歡迎,《約翰尼·卡什項目》獲得2011年格萊美最佳音樂視頻(Grammy for Best Music Video)提名。
電台司令部的《House of Cards》圖像,2007年,(Aaron Koblin and James Frost)

科布林還與約翰·弗羅斯特(John Frost)合作,為電台司令樂隊(Radiohead)在2007年推出的歌曲《House of Cards》製作視頻。他們用激光和光掃描儀對樂隊進行數字化處理後,製作出了一個採用粒子效果的高水平視頻。

起初,《House of Cards》被放在了電台司令樂隊的付費下載專輯《彩虹裏》(In Rainbows)中。考慮到該專輯的開源性質,所獲得的數據均免費對外開放,樂迷可創作自己的視頻版本。


2. 勞裏·弗裏克

數據藝術家勞裏·弗裏克(Laurie Frick)認為,獲取個人信息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這能夠突顯出用戶的獨特個性。

弗裏克特意選擇製作手工作品,以便將數據從其數字形式中剝離出來。他還指出,未來利用藝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的做法可能會變得很普遍。
                   兩幅《感受到的個性》作品,2017年,(Laurie Frick)

《感受到的個性》使用的數據來自在線交友網站OKCupid。
該網站的用戶通過回答評估其誠實度、同理心和忠誠度的問題來獲得包容性評分,弗裏克則用一系列顏色由深到淺的嵌板來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可視化再現。
《睡眠模式》,2010-2012年,(Laurie Frick)
《睡眠模式》使用的數據來自一個腦電圖(EEG)頭帶。勞拉‧弗裏克用這個頭帶測量了自己在三年時間裏的睡眠模式。

弗裏克用這些數據創作的作品透過其睡眠模式顯示了她的大量大腦活動,表明在有數據記錄的1000個夜晚裏,她的的深度和快速眼動睡眠情況比她以為的要少。


2. 池田亮司

池田亮司(Ryoji Ikeda)的《Datamatics》是一個系列作品,均由硬盤錯誤產生的二維序列和模式構成。作者用四維數學處理製作出了廣闊的視覺景觀。

為了創作出一件震撼人心的視頻裝置作品,池田亮司將數據的可視化同一首使人昏昏欲睡的電子配樂結合了起來。
《Datamatics》,2006-2008年,(Ryoji Ikeda)

《Datamatics》[prototype-ver.2.0]提升了前身的視覺語言,用實時程序計算和數據掃描改變了原始的《Datamatics》序列,並進一步增加了作品的抽象程度。

池田亮司想讓作品的動態元素,即極快的幀率和可變的位深,去探索將挑戰觀眾之感知的臨界值。


3. 約恩·霍德和喬納森·皮爾內伊
《fbFaces》,2011年,(Jörn Röder and Jonathan Pirnay)
約恩·霍德(Jörn Röder)和喬納森·皮爾內伊(Jonathan Pirnay)探討了為何人們對網絡隱私和安全的擔憂從來不會延伸到對自己社交媒體賬號的態度上。

《fbFaces》用JavaScript和PHP代碼查找並保存Facebook用戶公開的賬號頭像、身份和姓名,然後再查找其好友列表中的用戶公開頭像,並保存同樣的信息。

他們最終獲取了10萬張圖片。這些圖片被印在牆紙上,並在多件裝置作品中展出。兩位藝術家稱,這件作品的目的是把房間變成「如洪水般湧來的信息」。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