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歌姬Björk與博物館如何透過VR及AI融合虛擬與現實How Can Björk and Museum Use VR and AI to Mix Virtual and Reality

8月 13, 2021

冰島歌姬碧玉(Björk)曾於紐約當代藝術館(MoMA)展出回顧數十年演藝生涯的特展,在過往的專輯裡大量使用視覺特效達到真人與虛擬世界結合的意象,前衛的視覺及音樂風格,一次次突破拍攝技術的限制,應用科技呈現冰島的地理環境與人類身體的情感詮釋,歷時五年的時間於2019年9月發佈全球第一張VR(Virtual Reality)專輯─《Vulnicura》,共收錄了7部VR(Virtual Reality)作品,上架於可觀看虛擬實境體驗的應用程式商店Steam及Viveport平台。


(圖片來自https://www.juxtapoz.com/news/preview-bjoerk-moma/)
(圖片來自http://art-nerd.com/newyork/bjork-today/)

碧玉(Björk)過去與視覺藝術家Andrew Thomas Huang合作策劃名為「Björk : Digital」的展演活動,展場提供80副VR設備供觀眾體驗專輯作品,並於世界各地巡迴展出,她否認虛擬實境就是MV製作的未來趨勢,但能以更親密且戲劇性的手法來表現歌手內在的情緒轉折,頭戴裝置VR(Virtual Reality)產生令人窒息及與世隔絕的感受,符合《Vulnicura》專輯描述失戀療傷的情境,帶領觀眾進入歌曲於科技建構出的感情觀。

喜愛嘗試科技創新運用的碧玉(Björk),全程以360度相機拍攝專輯中「Stonemilker」 的歌曲MV,觀眾可在網路上自行移動角度觀看環景效果,在移動觀看角度時,會發現多個唱歌中的碧玉(Björk)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中;「Mouth Mantra」歌曲MV則是以迷你的360度相機拍攝碧玉(Björk)口腔內的細節,彷彿進入碧玉(Björk)的口中,隨著音樂旋律與唇齒畫面一起旋轉。

(圖片來自https://vrscout.com/news/bjork-launches-traveling-vr-exhibition/)

(影片來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Eyezu7G20)

360度的環景體驗還原現場的真實情境,讓觀眾的視角選擇更為自由,除了運用於音樂產業,目前也廣泛運用於博物館的展示項目,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南部分院將展覽內容數位化,建置「720°VR線上展覽」,特展展區甚至提高拍攝規格,以8K、720度的環景攝影機拍攝,使觀眾在家中也能欣賞清晰的展品影像;臺南奇美博物則授權Google街景團隊拍攝館內外的環景影像,建置「720°虛擬實境導覽」,以Cardboard VR眼鏡搭配手機「街景服務」的APP,亦是立體感鮮明的體驗,館方另針對館藏多件重要雕塑作品進行單件360度的拍攝,包含《沉思者》、《天使之愛》、及《鐵修斯戰勝人馬獸》等,讓觀眾無需受到提前預約才能觀展的限制。

(圖片來自https://tech2.npm.edu.tw/720vr/enHome.html)

除了VR(Virtual Reality)裝置的多重運用,碧玉(Björk)在2020年與微軟公司(Microsoft)合作,完成一首結合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的歌曲─《Kórsafn》,為紐約Sister City酒店大廳循環播放的歌曲,歌曲由碧玉(Björk)與冰島 Hamrahlid 合唱團共同演唱,透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能於大廳屋頂的鏡頭分析天象,讓音樂隨著雲層的密度、日出日落、氣壓高低、飛機及鳥類等因素改變音色,智能學習的技術持續提升對物件的辨識度,且能分析的項目不侷限於單一物件,而是鏡頭能感測到整體上空的元素。

(圖片來自https://inculture.microsoft.com/musicxtech/bjork/)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出色的影像辨識技術也被運用於加拿大安大略軍團博物館(Ontario Regiment Museum),在新冠肺炎(COVID-19)迫使博物館暫停閉館之際,博物館尚面臨志工需入館維護館藏品的問題,為了降低肢體接觸以及追蹤每位入館者過往足跡的行政成本,博物館開發虛擬助手Lana透過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協助入館者臉部識別、體溫測量、及與會人員ID資料列印等工作,識別資料將上傳至館內雲端系統,增強了博物館環境及人員的安全及管控效率。


VR(Virtual Reality)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利用虛擬的距離感拉近彼此關係,轉換過去既定觀看世界的方式是科技帶給人們的新選擇,透過碧玉(Björk)的音樂展演作品及博物館的科技運用,可見世代對科技媒體的掌握度越來越純熟,智能學習的技術讓常民生活更加便利,不為了追隨科技的絢麗在產品上炫技,反利用現有技術呈現與外在環境結合的創意,拓展虛擬與現實世界交疊的感官體驗,探索科技於未來產業的多元應用。



參考資料:
https://www.museumnext.com/article/exhibition-virtual-reality-meets-pop-superstardom/
https://www.digitalartsonline.co.uk/features/hacking-maker/bjorks-new-vr-album-shows-emotion-audio-are-future-of-medium/
https://www.theguardian.com/music/2016/sep/01/bjork-digital-review-somerset-house-vulnicura-virtual-reality-vr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911525.htm
https://udn.com/news/story/7934/5476823
https://inculture.microsoft.com/musicxtech/bjork/
https://globalnews.ca/news/7273977/tank-museum-oshawa-ai-coronavirus-screening/
https://www.vision-systems.com/non-factory/article/14183233/artificial-intelligence-assistant-uses-face-recognition-and-thermal-scanning-to-screen-for-covid19

文 / 陳俐潔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