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的虛實交錯-維也納應用藝術博物館的展覽經驗

6月 28, 2023

 



應用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Applied Arts。德文:Museum Angewandte Kunst, MAK)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內城區,是一間以應用藝術、設計、建築和當代藝術為核心的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建築本身竣工於1863年,前身為奧匈帝國的法蘭茲・約瑟夫一世所創辦的皇家藝術與工業博物館(Imperial Royal Austrian Museum of Art and Industry),1947年才改稱為應用藝術博物館。博物館成立以來便打破許多博物館既定的框架,例如:2015年,該館成為第一座以虛擬貨幣(Bitcoin)來收購藝術作品的博物館。

 

20235月,維也納應用藝術博物館結合各項科技技術,策辦 /imagine: A Journey into The New Virtual特展。舉凡人工智能平台ChatGPTAI自動運算生成平台MidJourney、元宇宙、區塊鏈、遊戲引擎和虛擬實境等,皆是此次展覽的構成主軸。展覽事先將「想像(imagine)」這個字輸入MidJourney中,分別得到四個預期的視覺化內容,也成為此次展覽的次展區。

 

展區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思辨敘事與世界建構」、「研究調查」、「親臨夢境」及「人工智能和算法變異」,展覽希望可以透過一系列廣泛的作品展示,探討如何在虛擬空間中創造了新的敘事、視角​​和行動可能性,並且可以在觀者所處的物理現實中延續下去。


 

思辨敘事與世界建構-Speculative Narratives and Worldbuilding

首先,在「思辨敘事語世界建構」區塊中,展區大量從科幻小說、遊戲及電影中汲取靈感,透過現在技術的輔佐以推估未來的情況,進行互動式遊戲或虛擬現實沈浸式體驗,讓觀者可以重新構築他們想像中的世界。



Common'hood Gameplay Trailer - YouTube

 

舉例來說,Plethora Project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後全球的政治與社會動態為背景,開發的社群模擬遊戲Common'hood,玩家將扮演一個失去家人的年輕女孩,遇到佔據廢棄工廠的佔地者社群,該如何平衡各種利益團體的需求,以建立新的社群。

 

研究調查-Research Investigations

再者,「研究調查」主要試圖用3D掃描與建模在虛擬空間中重現雕塑、建築物或整個景觀,以及如何用於研究中。舉例來說,Miriam Hillawi Abraham以衣索比亞的拉利貝拉岩石教堂(Rock-Hewn Churches, Lalibela)為定錨,以虛擬實境的技術講述這間教堂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挑戰既定的父權敘事,以女性的角度作為父權歷史的對立面與替代方案。


Miriam Hillawi AbrahamAbyssinian Cyber Vernaculus2019

照片來源:維也納應用藝術博物館


 

親臨夢境-Dreamscapes


Alexis Christodoulou, Quantum Express, 2022

照片來源:維也納應用藝術博物館

 

在「親臨夢境」展區中,由多樣背景的創作者組成,虛擬空間中夾雜了烏托邦,亦或者是超現實主義元素,創造一個猶如夢境般的感受。例如:來自南非開普頓的3D藝術家Alexis Christodoulou2022年製作的《量子快車》就結合了不同真實與虛構的風景,在疫情後時代不能於物質世界自由移動的情況下,讓觀者親自體驗搭上這班奇幻列車的感覺,也提出一個頗具哲理的議題:是我們穿越時空,還是時空在穿越我們?

 

人工智能和算法變異-AI and Algorithmic Variation

最後在「人工智能和算法變異」中,運用現在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運算軟體及機器學習演算法,來作為媒介來接觸不同議題。Leah Wulfman就運用AI自動運算生成平台MidJourney,生成由各式各樣垃圾組成的建築物,以油畫方式繪製出來。

 

Leah Wulfman, My Mid Journey Trash Pile, 2022

照片來源:維也納應用藝術博物館

 

結語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國內外許多博物館與美術館面對這樣的科技趨勢,不論是採用這樣的技術,或者是以科技為主體進行策展,都具有它獨特的調性。然而,在博物館/美術館採取科技的同時,也應該思考科技與當代社會與我們所處的世界之間的關聯,如何透過妥善運用科技接觸不同的社會、文化議題,而非單純跟隨潮流擺盪,是未來文化機構最根本要面對的問題。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