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發展—以聊天機器人為例

9月 26, 2019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對於大眾來說並不陌生,它常常在生活中被廣泛的使用,像是Siri以及Amazon所開發的Alexa都是範疇之一,而本文中所要探討的Chatbot(聊天機器人),也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現在在博物館中通常被運用在為訪客提供額外的資訊以及遊戲化訪客體驗,以下列出幾個例子來看看聊天機器人在這些年中究竟產生了哪些變化。

2002年時,工作於達文西科技博物館( Science Museum “Leonardo da Vinci” in Milan)數位部門的Stefania BoianoGiuliano Gaia,受到此博物館場域的啟發,決定編制一個虛擬角色的程序,並透過博物館的網站和達文西互動聊天,就好像他真正活過來一般。他們找了技術夥伴、軟體代理商及幾個才華洋溢的大學生合作,共同致力於建立聊天機器人達文西的知識庫;在六個月之後,他們準備要發表聊天機器人,很可惜的是,此計畫後來失敗了,因為他們的目標在於創造一個像達文西的天才,但最後他們卻沒辦法推出善於對話的聊天機器人,所以用戶很快地就對此失去了興趣。

經過2002年的失敗,Stefania Boiano Giuliano Gaia記取教訓,2017年時The House Museums of Milan建立了一個聊天機器人遊戲,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該項目中,他們所成立的 InvisibleStudio受到委託以一個有趣且創新的方式吸引年輕的觀眾—開發一個互動遊戲,在House Museums的四個博物館中創建行程,虛擬角色將引導用戶探索隱藏在House Museums豐富收藏中的不尋常細節。此聊天機器人遊戲和其他的博物館不同的地方在於用戶不用另外下載其他應用程式,則是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程式(Facebook Messenger)與虛擬角色聊天。
(圖片來源: https://medium.com/@invisiblestudio/5-tips-for-involving-teenagers-in-your-museum-using-a-chatbot-bf88ff3ad568)


再舉一個有名的例子,2017年時,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Anne Frank’s House)發動了一個聊天機器人,它利用常見的Messenger應用程式為訪客提供更多有關Anne Frank生平故事的資訊,該聊天機器人提供了多種對話路徑,使用戶可以透過簡明的訊息和指向其他內容的連結來追蹤Anne Frank故事中的不同路徑,例如從日記中的時間摘錄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情景。不僅使訪客體驗更佳的充實,也喚起訪客進一步了解世界各地其他形式的迫害,包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種族滅絕。




到了2018年,Carnegie Museums of Pittsburgh第一次發展聊天機器人技術,他們以Andy CarnegieBot的形式開發了一個遊戲化聊天機器人,Andy具有獨特的外觀,有助於Carnegie Museums發展其視覺品牌。而且此機器人不僅具有獨特的個性,使訪客可以輕鬆訪問它,也讓訂閱者可以更新博物館舉辦的活動,或是以各種不同方式讓訪客參與一次性的博物館活動;除此之外,還在四個博物館的場域組織了一個供訪客參與的遊戲,透過使用Facebook Messenger,讓訪客在參觀博物館時可以收集數位印章。



從上述例子來看,目前大多數的聊天機器人會使用Facebook Messenger做為輔助的平台,並在聊天機器人的特質、提供的連結以及所開發的遊戲上進行不同的調整和創新;到了2018年甚至為聊天機器人創造一個具體的形象,使之對訪客而言更具有親和力。而在未來走向上,美國博物館聯盟(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的博物館未來中心( Center for the Future of Museums)的主席Elizabeth Merritt提到,AI可能的應用之一是訪客最終可以透過人物發表的著作、檔案和口述歷史,使用聊天機器人與歷史博物館中的歷史人物進行互動,想像一下,與你最喜歡的畫家在博物館聊天,會是多麼新奇又美好的體驗。

對於人工智慧在博物館的應用來說,可能性似乎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在技術的發展,以及博物館處理隱私、偏見和大眾意識的方面上,還需要謹慎行事;不變的是,期望透過科技的發展可以提供訪客更多更完善的資訊,同時也增強訪客的博物館體驗,使他們能夠專注於他們最感興趣的領域,並激發人們對之前從未探索過的全新領域的思考。



參考資料:
1.MuseumNext: 


文/鄭珮君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